近日,《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我校在助力学生就业方面所做出的个性化举措。这一报道不仅展示了我校在促进毕业生就业方面的努力与成就,更是对我校合理有效的就业政策给予了肯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民生的头等大事,确保毕业生能顺利就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为帮助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我校坚持“十个一”就业工作新思路,助力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这些措施不仅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民日报》客户端的报道,是社会各界对我校就业工作的认可和支持。未来,我校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就业指导模式,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多元化的就业平台。
原文如下:
郑州师范学院助力学生求职:无声世界,暖风护航
人民日报客户端河南频道 方敏 2025-03-25 18:08
夜深了,郑州师范学院公共教室,灯仍然亮着。
“已读未回”,陈奕杭盯着电脑屏幕,食指反复摩挲着鼠标滚轮,网页显示一条简历投递提示。“还是因为听障吗?”陈奕杭疑惑。
“您好,我是陈奕杭,想应聘平面设计岗或者办公文员岗。”开学以来,这句开场白被反复敲进求职信息。回应他的常是沉默,或是一句“岗位已招满”的回复。仅有的几次面试,企业负责人问:“你能正常沟通吗?”没等答完,对方便将简历轻轻递回:“抱歉,下次有机会再联系。”
陈奕杭是该校特殊教育学院大四学生,美术学专业。求职需要帮助,这类毕业生一直以来受到学校和当地教育部门关注。
该校就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河南省教育厅指导,我们一人一档、一人一策,按照人员底数清、就业需求清、帮扶举措清、求职进展清要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民生的头等大事。特别是残疾人士,或家庭经济困难、长期待业等学生,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搭上开往春天的求职列车?
“奕杭,聊聊?”特殊教育学院辅导员陈晨轻叩门框,手里拎着两杯热奶茶。
自打陈奕杭开始求职,像这样发生在教室、楼道与食堂的“偶遇”已是常态。“老师,听障学生找工作为什么这么难?”陈奕杭用手语比划得飞快。
陈晨没急着回答,拿起简历勾勾画画。“专业成绩与能力藏得太深”“担任班长,突出全面发展”“手语沟通能力是优势,单独列出来”“简历要像你的设计作品一样,抓人眼球”……
“调整状态,积极准备,我相信你!”一串串勾画的最后,是一个大大的“加油”。
带着修改好的简历,陈晨和陈奕杭的“特训”开始了——
“见了招聘负责人,握手时注意仪态”“正式场合要穿正装,表示自己的尊重”“做手语翻译时,要注意眼神交流”……
实际上,这样的用心指导陪伴了陈奕杭整个大学生涯。带领参观生命阳光馆,开展生命教育;邀请往届学生分享求职经验,鼓励尽早确定职业目标,考取四六级……
最难的时候,陈晨陪伴陈奕杭在招聘会上守到散场。“走,边吃边聊!吃饱了才有力气继续奋斗!”
一次次锻炼,陈奕杭的信心慢慢回来了。“您好,我是陈奕杭……”在企业展位前,陈奕杭依旧是熟悉的开场白,但多了自信与从容。
而对于陈晨来说,除了鼓励,向用人单位精准推荐也下了不少功夫。
前不久,了解到郑州爱畜优品畜牧科技公司的招聘信息,陈晨第一时间联系了陈奕杭。“招聘办公室文员,熟练运用办公软件、擅长广告设计者优先,这个岗位太合适。我把你的简历发过去了,做好面试准备。”
收到实习录取通知的那一刻,陈奕杭认认真真地在微信对话框里敲下:“陈老师,如果没有您的鼓励,我可能早就放弃了。”如今,他在公司实习了1个多月。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陈奕杭与陈晨,一对师生的故事,是河南省帮扶就业困难毕业生的缩影。
省教育厅建立省级协调机制,汇集人社、民政、残联等多方力量;组织专项招聘,联系400余家用人单位提供近1.8万个工作岗位;开展实地调研,多次征集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需求和工作建议;引导学校与家长定期沟通……去年秋招以来,一项项帮扶实招,如暖风护航前行。
“这个岗位特别适合你,试试看?”“失败了没关系,总结经验,会越来越好”“简历别只写‘熟练使用PS’,还要写清楚自己设计过什么类型的作品,取得了什么效果”……在互帮互助下,有的同学像陈奕杭一样成功应聘办公室文职,有的同学进入了计算机行业,还有的同学做起了自媒体创业。
“希望再开设一些就业技能培训课,多带我们去企业‘真刀真枪’练本领。”陈奕杭在学校就业帮扶日志写下了自己的期盼。陈晨提笔补充:“更要打通校企‘盲区’,让更多用人单位看见特殊学生的本领和能力。”
窗外,玉兰树迎着朝阳,陈奕杭和同学们一起,为求职作品出谋划策……
原文链接: 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48609631-500006164573
撰稿:郑义 供稿单位: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