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下午,郑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部“人文薪火·名家讲堂”系列讲座第二场在嵩山学堂第二报告厅举办。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清华教授为我校师生开讲“诗与探戈:文学伦理对世俗伦理的‘溢出’”。讲座由郑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部主任甘浩教授主持。

本次讲座围绕“文学伦理与世俗伦理的边界及关系”展开。张清华教授以凯文·卡特的摄影作品《饥饿的苏丹》所引发的伦理争议为切入点,通过“多机位”视角的层层分析,揭示艺术伦理与世俗伦理之间复杂而流动的关系:“艺术的伦理至为复杂,需要小心地加以辨析,方可有接近于正确的理解。”张清华教授认为艺术伦理和世俗伦理关系的流动性体现在——其既可以“相洽”如中国传统诗文《古诗十九首》《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的“道德意识”,也可以实现前者对后者的“僭越”如《水性杨花》《闻香识女人》两部电影中“探戈”舞步的隐喻。在专业阅读中,更重要的是谨慎辨别艺术伦理对世俗伦理僭越的合法化与道德陷阱,体认文学在其当代性上对人类隐秘经验的表达。在此意义上,艺术伦理与世俗伦理的“僭越”关系或许是艺术得以触及生命真相、展现其深刻魅力的关键所在。

在讲座分享环节,现场同学们反响热烈。同学们分别就网络文学中的道德边界、专业阅读如何处理艺术个性与现实问题及当下文学创作中文学伦理与世俗伦理关系等方面,向张清华教授请教。张教授一一作答,并特别指出,网络文学的“越界”现象是挑战,亦是当代艺术活力的体现,这种动态的平衡将深刻影响未来的文化图景。

现场师生均沉浸于艺术与现实关系的思索,张清华教授以渊博的学识和生动的阐释,引领在场师生体验了一场关于艺术伦理与世俗伦理的思想探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