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汶川大地震中,中华民族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人民教师舍己救人,保护灾区学生生命安全的英雄壮举,写下了抗震救灾英雄谱上的亮丽篇章。
大地震发生时,老师们正在学校里、在课堂上,或许正与孩子们一起朗诵美丽的诗篇,探询科学的奥秘,或许正对学生们讲解做人的道理,与孩子们一起畅快地游戏。然而,大地震突然爆发,生死瞬间,老师们首先想到的是奋力抢救孩子,他们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51岁的谭千秋老师伏在课桌上,用身体紧紧护卫着身下的学生,牺牲后要使劲才能把他紧扳着课桌的手掰开;29岁的张米亚老师把学生抱在怀里,紧抱孩子的手臂僵硬后只能锯掉。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老师,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履行了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他们大无畏的英雄壮举惊天地、泣鬼神。
为了多抢救出一个危难中的学生,许多老师多次出入险境,直到最后被压在瓦砾之下。为了从死神手中夺回学生的生命,很多老师甚至没有去救自己的孩子和亲人。每一个身为父母的人都应当知道,这样的抉择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在那一时刻,他们对于学生的爱,超越了骨肉亲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们高度自觉的忘我行为,早已超越了古代圣贤提倡的理想境界,超越了所有人类关于高尚品德的动人传说。老师对于学生的爱,是人间大爱,可悬诸日月,比重于泰山。他们的英雄事迹擦亮了我们的眼睛,净化了我们的心灵,为我们所有的人上了最为重要的人生大课。
大灾过后,许多老师失去了孩子,许多孩子已是孤儿。老师们藏一己之苦难,当万家之伤痛,重建校园,恢复教学。他们以最温柔的语言和方式关爱抚慰学生,让孩子们重新点燃理想的火焰,坚定生命的意志和信心,迸发乐观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鼓励孩子们今后要重建家园,为祖国的未来学好本领,做个有用的人。在全国人民的帮助支持下,灾区的帐篷学校已经开学,孩子们重新回到了课堂。灾难过后的大地上,响起了琅琅书声,灾难过后的天空中,鲜艳的国旗正迎风飘扬。
教师们的英勇行为来自于崇高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精神,来自于对全体学生无私的爱,来自于对人民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尊师重教,加强师德教育,给予了教师极大的关怀,确定了人民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庄严使命,明确了他们法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业务水平,为树立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崇高的师德风范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奠定了牢固的思想政治基础。人民教师在大地震中的英勇表现,是教师队伍长期建设的必然结果,也进一步见证了在中华文明中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伟大师魂,凸显了人民教师的时代风采。
人民教师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创造的壮丽业绩和伟大精神,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为当代中国树立起巍峨的道德丰碑,成为最为重要的社会价值导向和新的最可宝贵的时代精神,给予我们极大的教育激励和无穷的榜样力量,将不断鼓舞全体中华儿女去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努力奋斗。
(作者孙霄兵为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司长、法制办公室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