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8月20日,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在湖北武汉落下帷幕。由我校残疾人艺术团代表河南省参赛的原创舞蹈《母亲河流过我心上》,凭借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从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本次艺术汇演最高奖项特等奖。
舞蹈作品《母亲河流过我心上》演出团队共28人,舞蹈以黄河文化为叙事主线,聚焦黄河儿女守护家园的主题,通过极具张力的肢体语言和情感表达,跨越声音屏障,生动再现了黄河岸边的壮阔图景,展现了黄河奔腾不息的自然伟力与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舞台上,听障舞者们化身坚韧的治沙人,双臂挥动如风,将开垦荒漠、播撒绿色的艰辛展现得淋漓尽致。领舞饰演的老爷爷角色,以苍劲执拗的舞姿,演绎了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愚公精神。而在展现希望与生机的段落,演员们以充满力量与美感的“双飞燕”等专业技巧腾跃而起,恰似破土新苗迎风招展,让生命的活力在黄土地上蓬勃迸发,将黄河的磅礴气势与沿岸人民的情感羁绊融为一体,谱写了一曲对黄河的深情礼赞。
荣誉的背后,是艺术团师生们数月来的艰辛付出。此次参赛舞蹈的编排和训练历时半年多的时间,在备战汇演的冲刺阶段,师生们主动牺牲暑假休息时间,在炎热夏日里坚守训练场。排练厅内,他们冒着酷暑反复打磨每一个动作细节,在老师的带领下,一次次调整队形、强化节奏。由于听障的局限,演员们无法依赖听觉提示,只能依靠角落的手语指挥、灯光的指引,以及日复一日训练形成的默契,将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融入对母亲河的深情与守护绿色家园的坚定信念中,展现了非凡的毅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强调“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我校残疾人艺术团以舞蹈艺术形式展现黄河精神,正是对这一指示精神的实践响应。此次获奖不仅是对我校残疾人艺术团艺术水平的肯定,更是师院人对黄河文化时代价值的生动诠释,同时也体现了残疾人群体在文化共建中的独特贡献。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推动黄河文化与学校事业发展的深度融合,让母亲河精神照亮师院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