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下午,在省教育厅指导下,由省学校艺术教育协会主办,我校承办的“青春·奋斗·攀登”主题歌曲创作座谈会在东校区综合楼会议室召开。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郑邦山,副厅长陈垠亭,省政协原秘书长张秉义教授,我校党委书记赵健、校长孙先科,著名文艺评论家王洪应,省导演学会会长、著名文艺评论家罗云,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牛玉乾,河南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朱敬修,河南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周宝全,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李新现出席会议。郑州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河南大学音乐学院、省教育厅体卫艺处相关领导老师,郑州轻工职业学院团委书记、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团委书记及教育时报记者参会。会议由河南省学校艺术教育协会会长、郑州轻工业大学易斯顿美术学院院长石品主持。
会上首先播放了《青春》《奋斗》《攀登》三首歌曲。歌词内容均来源于习近平总书记金句,省政协原秘书长、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副会长、秘书长张秉义教授为其谱曲,形成了激情振奋、易于传唱的全新艺术歌曲。
谈及最初的创作背景,张秉义提到,看到习近平总书记金句,从中感受到了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于是萌发了谱曲的念头,希望借助歌曲这种便于流传、记忆、学习的形式,更好的传递其中蕴含的激情和大爱,充分发挥音乐应有的社会教育功能,教育引导学生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他强调三首歌背后有着完整的逻辑体系: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要投身于人民伟大奋斗中,面对困难挫折要勇于攀登,完整的刻画了青年学子奋斗过程,为其成长成才指引了前进方向。
接着,与会领导、专家围绕着三首歌曲政治高度、教育意义、编曲形式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讨论。
校党委书记赵健认为三首歌曲为学校做好德育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食粮,用学生喜闻乐见又能陶冶情操的歌曲形式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会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作为培养教育人才的师范院校,我校将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在校园里由教师带头传唱,开学时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推广。
著名文艺评论家王洪应深刻分析了文艺作品应有的思想内涵,他指出文艺作品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不能迎合媚俗,要把社会担当抗在肩头。《青春》《奋斗》《攀登》三首歌曲把习近平总书记金句写成合唱歌词,用交响乐的形式表现出来,体现了张秉义教授用文艺滋养学生高尚情操,坚定理想信念的艺术家修养。
省导演学会会长、著名文艺评论家罗云指出三首歌曲旋律高低交错、快慢适度、收放自然、灵活多变,在排比句式中展开旋律,在旋律对比中发展推进,形成颇具节奏感的音乐,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三首歌曲各具特色、又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激情澎湃、恢弘大气,洋溢着高昂情调和当代审美的人文关怀以及迸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不是个人独唱,而是有着大格局的政治高度,教育引导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
牛玉乾、朱敬修、周宝全、孙先科等专家学者分别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音乐编曲结构、文学评论中的双重主体、课程思政实现形式等各个方面展开了充分的谈论。
最后,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郑邦山发表总结讲话。他高度肯定了此次“青春·奋斗·攀登”主题歌曲创作座谈会,他认为这是一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的的学术沙龙,三首歌曲在全省教育系统广范传唱和推广,对学校落实“五育”并举、提升育人功能有着重要意义,各位专家学者准备充分,本次座谈会取得了良好的研讨成果。对下一步工作开展,他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扛牢育人育才责任。全省教育系统要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是要打造立德树人品牌。各级各类学校要合理运用“青春·奋斗·攀登”主题歌曲提供的良好素材,结合当前“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打造河南品牌,培养学生奋斗精神;三是唱响青春、奋斗、攀登主旋律。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要不断创新形式,积聚正能量,夯实师生信仰,坚定同舟共济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