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Zhe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News
学校新闻>网站首页当前位置:

《河南日报》头版报道我校自然博物馆馆长李长看

微信图片_20200424163008.jpg

微信图片_20200424163000.jpg

4月22日,《河南日报》以“争做出彩河南人——‘鸟痴’李长看”为题,头版报道我校自然博物馆馆长李长看与青头潜鸭、崖沙燕、高压输电线上栖息小鸟的“爱恨情缘”。新闻节选如下:

你知道郑州的乌鸦每天从宿营地到觅食地来回飞多远?34公里。

你知道一只苍鹭在高空排的粪便能拉伸多长?495厘米。

看似无解的问题,答案均出自郑州师范学院生物学教授、郑州自然博物馆馆长李长看。他是鸟儿的“代言人”,不仅能火眼金睛认鸟辨鸟,还能读懂鸟的心思;他是鸟儿的“保护神”,常年为护鸟奔走呼吁,与鸟儿相处多过对家人的陪伴……有人说他是“鸟痴”,有人说他是“傻子”。追着鸟儿30年“长看”,他的生活中除了鸟儿还是鸟儿。他说:“鸟非常有灵气,它们是大自然的精灵,是用脚投票的‘生态环境评价师’。看到它们,你会满怀喜悦。”

青头潜鸭的“脱危”路

4月17日,李长看又一次来到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这是他3年来,第43次到访。令他魂牵梦萦的,是一种叫青头潜鸭的鸟。它是极度濒危物种,全球不到1000只,比大熊猫还少。

每到周五,李长看就扛着相机、背着电脑出发了,“不去看看鸟,心里就会空落落的。”

他的“看”与观鸟人不同,他不仅对种群稀有、长相奇特、歌喉动人的鸟感兴趣,常见鸟也在他的关注范围之内。

他的“拍”与摄影家不同,摄影家为了“美”而拍,往往捕捉鸟的正脸和姿态;他为了“记录”而拍,可能会拍鸟屁股或翅膀等识别特征,越具体越详细越好。

不仅“长看”,还要“常记”。去过的每一个地方,李长看都会建立调查笔记,不仅有天气、风力、海拔、起止时间、观测情况等基本信息,还会认真地写下评价或感受。今年1月份,李长看到三门峡考察,3天留下了2万多字的笔记。而关于他研究了8年的青头潜鸭,调查笔记多达十余万字。一天天、一年年,常走长看30年,成就了52岁的李长看。

崖沙燕的“生死劫”

事实上,比起官方职务,李长看最为公众熟知的莫过于河南省野生鸟类观察学会理事长的身份。鸟类学会以保护、研究、宣传鸟类为己任。

与盗猎分子交锋,受威胁也好,被报复也罢,他寸步不让:“我吃‘鸟饭’,有鸟我才有‘饭’吃。恁把鸟吃完了我吃啥?我得保护鸟。” “鸟不会给自己争待遇,如果你搞鸟的人再不为它们代言,那它们只有从这个区域消失了。”他说。

从2012年李长看第一次接触崖沙燕起,他和众多志愿者参与的崖沙燕栖息地保护行动已经坚持8年了。为燕请命的这些年,李长看与很多环保人士一起奔走呼吁,通过媒体、建设方等各方配合,约80%的崖沙燕度过“生死劫”,一次次“人与自然的互动”赢得喝彩。

爱鸟护鸟,一个人感染一群人。虽说赔着时间,搭着工夫,但李长看心里美滋滋的。

鸟与输电线的“爱恨情仇”  

李长看没想到,有一天,他这个研究鸟的会跟电扯上关系。

2012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向他求援,以解决输电线路的“鸟害”问题。高压输电线塔又稳又高,鸟儿们喜欢在电线上驻足捕食,在塔杆上筑巢、繁育后代。鸟儿们的爱,高压输电线却承受不起,频频发生跳闸事故。鸟儿们呢,也苦不堪言:电跳闸了,会被电死;撞上密布的防鸟刺,会被扎死。

李长看接下了这个活儿,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等合作攻关“架空输电线路涉鸟故障研究”项目。因为学科跨度大,当时这项研究在国内尚属空白。  

从2013年1月到2018年8月,一个个问号在长时间的野外蹲守和无数实验中被解开,真相经过抽丝剥茧一点点浮出水面。在他的主持参与下,项目团队不仅摸清了涉鸟电力故障的20多种主要鸟类、分布区域、故障类型、危害机理,还对症下药,变以“堵”为主为堵疏结合,提出了鸟与输电线“和平共处”的对策。

2019年,该研究部分成果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项目团队制定了全国第一个涉鸟故障行业标准。一部分成果在全国27个省(区、市)推广应用,每年电力系统仅减损增效就达2亿元。

新闻链接: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20-04/22/node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