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Zhe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News
学校新闻>网站首页当前位置:

中原论坛启动仪式暨周大新文学创作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11月30,“中原论坛启动仪式暨周大新文学创作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此次活动旨在促进中原作家群研究,繁荣当代文学、文化发展,活动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馆、郑州师范学院中原作家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中原论坛”拟每年举办一届,每届论坛将选择一位中原作家群的代表性作家和文学现象进行重点研究,论坛将邀请国内外著名评论家、作家、高校教授和部分核心学术期刊主编参与。论坛主办单位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馆和郑州师范学院,由郑州师范学院中原作家研究中心承办,会议级别为国家级学术会议。

首届“中原论坛”的主题为“周大新文学创作学术研讨”,对著名军旅作家、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周大新的创作进行深入、全面的研讨,以探讨周大新的创作与中国当代文学、当代文化的关系,发现文学创作为人民服务的新路径和内驱力。研讨会的学术成果还将结集出版。郑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哲出席研讨会并致辞。党委书记于向英参加研讨会,副校长蒋丽珠主持启动仪式。与会人员包括周大新、李洱、南丁、李佩甫、张宇、邵丽、梁鸿、鱼禾等著名的中原作家群代表性作家,以及白烨、陈晓明、陈福民、王鸿生、耿占春、吴秉杰、胡平、何向阳、程德培、张志忠、梁鸿、孙广举、王守国、何弘、李伟昉、刘海燕等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文艺报》主编梁鸿鹰、《小说评论》主编李国平、《当代作家评论》主编高海涛、《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主编陈曦等国内著名学术期刊的主编也到会参加研讨。

与会者认为,周大新作为从中原大地走出去的杰出作家,文如其人,有着诗人的情怀,又有着军人的坚韧与坚强,是一位真诚、深刻、有自己的世界观的作家。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浓郁的中原文化基因和高贵的民族精神。作为一位中原人文精神的坚守者、传承者,他始终关注时代,关注民生,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一直致力于对人性的揭示,并对人性的美好始终满怀信心。几十年来,他深深地根植于南阳盆地这片沃土之中,不断地挖掘着这口生活的“老井”,努力揭示时代的激变、观念的嬗变与当代中国人的命运之间关系,其作品厚重大气,呈现出明亮向上的基调,于现实主义的质朴叙述中显现着思想的深邃、眼光的高远和内心的悲悯。许多评论者指出,从周大新的身上,可以深切地体察到中原作家许多共性的东西,那就是道义、担当、真诚、深刻。研讨会上,作家与评论家“说真话、讲道理”与会者感叹,坚持这样的学术态度和立场,“中原论坛”必将成为一个值得信赖、值得期许的阵地和平台。

据悉,周大新29日下午来到郑州师范学院文学院,为数百名爱好文学的青年学生举行了以“故乡、童年及文学”的报告会,勉励90后学子“故乡就是你精神之旅的起点”“珍惜早年记忆,成就不一样的人生”。周大新的精彩报告受到了同学们阵阵热烈的掌声。

周大新,笔名普度,河南邓州人。著名作家,小说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创作室主任,专业作家。全军文学界高级职称评委会主任,。茅盾文学奖得主。已发表长篇小说《走出盆地》、《第二十幕》(上、中、下)、《21大厦》、《战争传说》、《湖光山色》、《预警》、《安魂》等七部,中篇小说《向上的台阶》、《银饰》、《旧世纪的疯癫》等三十余部,短篇小说《汉家女》、《金色的麦田》、《登基前夜》等五十余篇,另有散文、剧本和报告文学作品共六百余万字。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冯牧文学奖等。有作品被译成英文、法文、德文、朝文、捷克文。多部作品被改编为戏剧、电影和电视剧。